跳到主要内容

创作 | 阳光的温度

提示

两年前写于高三的语文课上。

秋日的阳光还是有温度的,透过窗子,一缕缕阳光照进教室,已是高三的郑华同学,他的课桌上,静静躺着十月月考的语文试卷和各科分数成绩单,就在他沉思的时候,清脆的铃声惊醒了他,放学了……

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。月考之后,难得的一次假期,总算有时间把积攒的压力一扫而空。可郑华却似乎与兴高采烈的气氛绝缘了,他只是张望了一下周围忙着收拾东西的同学,然后紧接着低下头,死死地盯着他桌上满是红色墨迹的试卷。怎么自己就是不开窍呢!

"怎么,还不走吗?都放假了,就别想成绩了。"郑华的同桌抱着几本书,从后面拍了一下他的肩膀。

郑华叹了一口气,站起身,把桌上的试卷和成绩单塞进背包里,挎上包快步走出了教室。

回家的路依旧如同寻常。从商业街路边一个不起眼的胡同口向里转,是一条铺着石板的小巷。斜射下的阳光刚好被一侧的墙壁挡住,只给对墙的上半带来一点光明。郑华低着头,疾走着,直到胡同外商业街的繁华彻底听不见了,再一转弯,穿过那扇已经有些脱漆的酒红色大门,就是郑华的家。

现在是下午三点,母亲照例还没回家。郑华走过窄窄的院子,推开屋门径直走向他的房间,甩下肩上的背包,又把包抱起来准备整理带回来的书。

可他刚拉开包,那张被他硬塞进去的试卷又带着怒气似地跳出来,占据了他全部的视野。

上高三以来,他的语文成绩一次差过一次。他自己也着急,但是总没有解决办法。他在试卷上仔细地记下老师讲评的每一个要点,甚至试卷的纸质都要被墨水浸软了,但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是做不好这些题。

郑华就这么抱着书包,一动不动地看着从书包里伸出来的试卷。阳光从书桌前的窗户里透入——在郑华家里,只有他的房间可以享受这样完整明媚的阳光。城镇的包围下,郑华的家和其他几家挤在这片小小的城中村里,就连阳光也成了争夺的奢侈品。

突然一阵敲门声从大门处传来。是母亲吗?食品厂的工作很忙,她从来不会早回家,那是谁?

郑华丢下书包,赶过去开门。

门外是一位中年的女性,戴着眼镜,穿着一件米黄色、像阳光的色泽一般的夹衣。是郑华的语文老师。

“温老师好。“郑华的语气有些惊讶,"您今天是……”

“不欢迎我吗?”温老师笑着说。

“不是,不是。老师快进屋吧。”

郑华领着温老师进屋。他想为老师沏一杯茶,拎起水瓶才发现热水用完了。他回头尴尬地冲老师笑了笑。

“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?”温老师问。

"妈去上班了,过会儿才下班。地方有点儿小,老师随便坐吧。“郑华说。

"我这次来,是想和你谈谈你的语文学习。”温老师说。

听到这句话,郑华一下子不自在起来,毕竟他的成绩实在难让人满意呀。

"你也别紧张。我不是来批评你的,我是想和你谈一谈,有什么困惑,帮你解决问题。”温老师说,“方便带我去你的房间看看吗?

郑华点了点头。他推开一侧的门,门后面是一张几乎和墙面一样大的满满的书架。书架下面,就丢着他的书包,书包上还挂着那张写满字的语文试卷。

“你家里有这么多书啊。这些书你都读过吗?"温老师问。

郑华点了点头。他从小喜欢书。父亲出事故后,这些书就成了他最好的玩伴。

“有这么丰富的积累,要提成绩不会难的。”温老师肯定地说。

郑华应了一声。他和温老师走进房间,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暖洋洋的。

"你这几次成绩一直不好,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。我看了你做的答案,很有灵性,理解得还不错。可能是因为刚上高三,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,慢慢调整就好。"温老师笑着说。

郑华也微笑着,点了点头。

郑华和温老师一直谈到太阳开始西斜。温老师为他分析了月考的每一道题,接着他们开始谈起阅读与写作。郑华说自己很喜欢写诗,因为诗总是关联着远方。

夕阳下,郑华送温老师走出胡同口,温老师的影子一直从街上拉到巷尾。这时郑华才发现,一天中总有一个时刻,阳光的方向恰好与这段狭长的胡同平行,即使已近日暮,那些曾经的阴影也会被毫无遗漏地照得光明。

母亲直到日落之后才回到家。

深夜,郑华在桌边写作业。桌上似乎仍带有阳光留下来的温度。母亲喜欢阳光,但她很少有晒太阳的机会。她总是对郑华说,等他考上大学、找到工作,一定要买一间向阳的房子,再把她接过去住。郑华从时候还在想,那是多久之后的事啊。可现在,母亲的期待似乎已经不远了。

郑华终于理解了母亲对阳光的偏爱:阳光是有温度的。

阅读文章,回答以下问题。
  1. 本文以“阳光的温度”为题,有何用意?
  2. 汪曾祺说过:“传神阿堵,正在这些闲中着色之处。”结合本文,分析“闲笔”的妙用。
Loading...